2009年5月17日在滬舉行的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聯席會議2009年工作會議上,公布了本年度16項合作計劃。其中,“共享”成為最醒目的“關鍵詞”,涵蓋了儀器文獻、項目資源以及產業化項目合作推進等各方面。 科學儀器和文獻數據的共享,是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的基礎。截至2008年底,“長三角大型儀器協作網”上已經“集結”了區域內504家單位的3954臺(套)科學儀器設施,其中江蘇1280臺、浙江323臺、安徽512臺、上海1839臺,去年跨區域的儀器設施服務量近萬次。今年,協作網將繼續擴大陣容,整合儀器資源總量將比去年增加至少30%,預計達到5200臺(套)以上。同時,服務能級也將繼續提升,包括為跨區域儀器使用申請提供“綠色通道”,完善儀器服務的線下承接系統、專家有問必答系統等。 按照《長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動計劃(2008—2010年)》,蘇、浙、滬兩省一市圍繞共同關心的共性技術攻關、民生保障技術等聯合發布項目指南已成為慣例。今年的主要任務,是共同爭取國家紡織、集成電路兩個跨區域產業創新支撐平臺落地長三角,一批相關領域的合作攻關項目已提前啟動。如上海去年負責牽頭的“長三角超深亞微米多項目晶圓平臺建設”項目,由上海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促進中心、東南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組成產學研聯合攻關團隊,有望突破相關技術瓶頸,促進區域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同時,歷年部署的聯合攻關項目已陸續結出碩果,為了盡快將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一個跨地區共享的示范應用網正在建立中。以“長三角區域危險化學品氣瓶電子標簽標識及其安全管理系統應用示范”為例,項目依托2008年上海實事工程全面實施推進,同時蘇浙兩省也在為電子標簽的應用推廣創造條件:浙江已確定作為全省危化氣體生產大戶的衢州化工廠為試點單位;江蘇選擇鹽城地區工業用和民用液化氣瓶作為應用試點,第一批標簽已開始簽發。兩省一市的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在開展統一技術標準的制訂工作。 為提高合作創新的有效性,三地正在醞釀聯合推出一系列創新政策。在江蘇省牽頭下,三地已啟動長三角科技創新政策專題調研工作。專題工作組先后拜訪了國家有關部委,聽取了近百位知名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實地走訪了數十家高新園區、骨干企業和科教單位,研究提出了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與合作的21條政策性建議。其中,需聯合向國家爭取的政策建議共8條,需區域內部協調解決的政策措施共13條。 |